日期:2020.06.11
每個產品得落地,都像破繭成蝶那樣困難,在產品設計到量產得過程中會經歷很多的挫折和困難。需要把這些困難像打小怪獸一樣,重重克服了,才會出現我們眼前所看到的產品。接下來我將跟大家說下一個產品怎么落地的過程?需要經歷哪些步驟呢?
第一步:必須是需求分析。分析客戶的需求。與產品經理溝通,根據產品定義把需求,用簡單細致的文字描述出來。
第二步:跟客戶進行需求確認。把需求進行功能或者量化確認。
第三步:就是市場研究,從樣品到競品,到用戶,進行市場研究和定位。
第四步:使用環境定義和CMF的選擇。根據用戶分析確認使用場景。預研CMF:Color,Material& Finishing,預測有關產品設計的顏色、材質與工藝應用。
第五步:手繪,進行頭腦風暴,并對設計方案推敲與交流。在頭腦風暴中找到更適合的方案。
第六步:人機工程學與交互設計,根據用戶樣體驗方式與操作方式。
第七步:采用數位手繪進一步渲染,優化設計,采用數位手繪更具象的推敲優化表達造型設計與CMF設計。
第八步:簡單手板制作(草模),通常剛研發或設計完成的產品均需要做手板,手板是驗證產品可行性的第一步,是找出設計產品的缺陷、不足、弊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從而對缺陷進行針對性的改善。但國內有的企業設計流程有所簡化,介紹這一步直接到3D建模。要看開發的產品是否對人機工程學有較高要求,如果設計游戲手柄、鼠標、剃須刀等對人機工程學要求較高的產品,直接建模是無法驗證人機的,所以需要先做模型在逆向做三維設計。這也正是數位手繪階段要把設計完善的原因。
第九步:3D建模。3D建模是概念設計轉為量產產品的重要階段。也是設計工程化的重要階段。行業普遍使用全參數化建模軟件CREO(Pro/E)。
第十步:第N輪優化產品手板,全參數化建模軟件CREO(Pro/E)的優勢在于便于調整優化與工程段對接。
第十一步:第N+1輪優化產品手板,手板優化過程包含尺寸、造型、CMF等方面優化。
第十二步:確認設計手板原型。經過N+1輪優化,最終確認手板。
第十三步:機械設計結構設計。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前期方案設計過程是工業設計、結構設計、架構設計等幾個開發部門Team Work 共同探討推敲,設計出可以滿足各個領域標準的方案。如果單純工業設計先行,后期到工程段涉及到結構,結構設計時還是需要調整設計以滿足工程要求。
第十四步:硬件研發(架構設計),工業設計與架構設計的溝通更多是介于結構設計。結構設計是工業設計與結構設計的紐帶。
第十五步:原型機(功能手板、結構手板),沒有開模前可以先制作功能手板,在把硬件裝配進去,以驗證可行性。
第十六步:開模。此階段由模具設計團隊主導,工業設計要檢查出模后的產品外觀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避免出現批鋒,縮水痕等不良品。
第十七步:試制。即“新產品導入”;是指把研發設計的產品通過首次生產制造出來的整個過程。試制依然需要幾次以達到標準才可以。
第十八步:測試。工業設計主要涉及到可靠性測試。結構結構均具有相關領域測試標準,以達到產品量產要求。
第十九步:終試。最終手板測試制作。
第二十步:首批標準樣品,首批量產。備注:不同產品略有不同,開發流程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優化。
為了提高設計開發的效率,保證產品的質量,應按照公司的設計開發流程一步一步進行設計工作,處理好設計中各方面的細節問題,使設備造型簡潔美觀,結構合理,性能穩定,方便操作和維護,且生產成本可控、可實現批量生產。
工業產品設計相關設計資訊
-
工業設計與機械設備設計的關系2020, 12, 24什么樣的產品設計才算得上是好的設計?一般來說,一個好的產品設計無論是在功能還是在外觀上都是能夠吸引到用戶的,即功能上能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外觀上符合用戶審美,給用戶帶來好的產品體驗。而在工業設備產品設計中,要做好設備的外觀設計并不容易,它不僅需要滿足設備本身的功能需求,也要滿足用戶的審美需求。
-
簡析自助終端設計中的人機交互問題2020, 03, 26自助終端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為我們帶來更便利高效的功能服務。而在操作自助終端的過程中,總能讓人感到簡單便捷、安全可靠,給人一種舒適悅愉感。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助終端的人體工學設計,下面簡單聊聊自助終端設計中需要注意的人機交互問題。
-
智能手持終端設計,更注重產品創新與用戶體驗2020, 05, 26人們對智能手持終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注重產品設計的創新性和操作的簡便舒適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新潮科技的智能手持終端設計。
-
醫療產品設計案例_醫療器械設計分為哪些類別2020, 03, 16醫療器械是指單獨或者組合使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是關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產品,具有安全性和時效性的基本質量特性,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